Johnny Moon 发布的文章

今天在学习世界上主流全天候模型时,看到一个模型叫做自适应资产配置策略,它的核心思维是在截面动量的基础上控制波动率达到最小值——这和五流全天候的思想是近似的。于是照葫芦画瓢,用五流全天候的几个资产大类回测了一下,发现近几年每月调仓时其各资产权重是非常相近的,因而可以看作一个固定权重组合:

  • 沪深300 20%
  • 十年期国债期货 175% (考虑五倍杠杆,占用保证金为35%)
  • 黄金 22.5%
  • 豆粕 22.5%

以上组合月度再平均,近五年的夏普比率能达到1.4,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投资收益了,于是和一位做FOF的大哥讨论,他建议我回测时间长一点。果然拉长到10年,波动率变化不大,收益率却没有那么吸引人了,夏普比率一下子低于1.

唯一免费午餐,还是多样性,只要找的资产足够多,短期都有圣杯。

十月底模型提示增配海外地产,该标的在场内只有一只。QD类的基金来看,因为市场开盘时间不一,所以基金真值在全天应该都不会发生变化。能感受到可能机构有一些卖出的压力,可以在临近收盘时进行捡漏,效果或比TWAP更好(仅逻辑推理,未验证)。
而减配的A股则流动性极强,非常适合全天TWAP,取一个比较平均的价格。
如果全部都进行场外认购的话,如之前笔记所说,资金占用会是一个问题,可能会错过一些行情。各有优劣,主要还是看投资的限制,能否使用对应的工具。

1、A500包含了约250只沪深300成分股,其他的可以看到800、1000中的一些中型成长型公司,在沪深300的基础上更具进攻性;
2、看到一些股评人评论A500,说其屡创新高,我觉得这不应是一个宣传的点,有一种倒果为因的意思在里面——指数的编制本质上是按一定特殊的规则选择股票并配置权重。站在现在的角度会看历史长河,找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方法来选择股票、配置权重,强调“屡创新高”,暗示未来也会如此;其实是开了上帝视角,找规律填数,颇有过拟合的风险;
3、但有一说一,A500增加的进攻性,来源于对成长型公司的暴露,而这些公司中不乏高新科技产业,较长的窗口来看,的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,可以考虑代替300作为中国核心资产的proxy;
4、近期A500的基金在各种建仓,仅从资金面来说,可能是一个配置的机会,如果月底调仓仍支持配置A股(大概率不太会,因为本月产生了性价比极低的表现),我将分一些暴露给A500.

八月份时,对境外定价商品产生了兴趣——发现了两只跟踪标普高盛商品的标的。标普高盛商品指数和境内定价的南华商品指数相关性不高,同时也与A股相关性不高,因而我认为它可以作为独立的大类资产放入全天候模型中。

但在实际投资中可以发现,这两个标的流动性极差——其AuM本来就很小,平日也没有什么人交易,稍微大一点的资金量随便买买可能就成榜一榜二了,因而其收益有极大水分,在变现时可能要承受很大的折扣。

如果在场外进行申赎,考虑到两个标的均为QD(如非QD,使用支*宝或其他代销平台,可以进行份额转换,基本上没有时间的损耗),需承受换仓时资金错配的成本,在某些其他资产的单边市场中可能会踏空。

因而标普高盛商品是一个好的资产,但其在境内proxy仍有待挖掘。